--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 --
- 感謝花蓮林小姐訂購
- 感謝屏東 陳小姐訂購
- 感謝高雄劉先生 訂購
- 感謝美國Jennifer 訂購
- 感謝桃園 林先生訂購
- 感謝彰化婦女舞蹈團訂購
- 感謝台中南屯 姚小姐訂購
- 感謝嘉義蔡小姐訂購
- 感謝高雄黃先生 訂購
- 感謝土城尤小姐訂購
- 感謝台中東區周先生訂購
- 感謝梧棲蕭小姐訂購
- 感謝永和鄧先生 訂購
- 感謝三重林先生訂購
- 感謝屏東枋竂邱先生訂購
- 感謝宜蘭莊小姐訂購
- 感謝台北大安鄭先生訂購
- 感謝桃園林小姐訂購
- 感謝AMERICA陳小姐訂購
- 感謝台南胡小姐訂購
- 感謝國際扶輪社總社夫人訂購
- 感謝屏東溫小姐訂購
- 感謝五股張先生訂購
- 感謝新竹邱先生訂購
- 感謝新竹張先生訂購
- 感謝屏東王小姐訂購
- 感謝高雄楊小姐 訂購
- 感謝宜蘭邱小姐訂購
- 感謝桃園王先生訂購
- 感謝宜蘭吳先生訂購
- 感謝桃園黃小姐訂購
- 感謝三重林小姐訂購
- 感謝台南吳小姐訂購
- 感謝榮總急診室王護士訂購
- 感謝台北松山梁先生訂購
- 感謝台北信義林小姐訂購
- 感謝台中大甲廖小姐訂購
- 感謝台中西屯薛先生訂購
- 感謝彰化姚小姐訂購
- 感謝兩岸關係協會訂購
- 感謝中國醫藥學院陳小姐訂購
- 感謝板橋張小姐訂購
- 感謝潔X生技公司訂購
- 感謝林口張小姐訂購
- 感謝桃園王小姐 訂購
- 感謝花蓮 林小姐訂購
- 感謝雙溪莊小姐訂購
- 因為眾多訂購者無法一一列出,感謝所有支持【胤詮face-tea】的所有訂購與支持者,感恩
- 【胤詮face-tea】台灣優質伴手禮~ 感謝國際合作!
- 立即加入【胤詮face-tea】會員享超值會員價 紅利抵現金
- 感謝高雄楊小姐訂購
- 感謝北投王小姐訂購
- 感謝宜蘭羅東應先生訂購
- 感謝大台中蘇小姐訂購
- 感謝大台中曹小姐訂購
- 感謝宜蘭連小姐訂購
- 感謝 桃園陳小姐訂購
- 感謝美國 陳小姐訂購
含糖飲料真相 別被"微糖"給騙了
健康醫學 - 2016/3/18
含糖飲料真相 別被「微糖」給騙了
- 文章出處:Web only
- 2015.07.02
- 作者 : 網站編輯
「一項刊載於循環雜誌(Circulation)的研究指出,汽水和其他含糖飲料一年可能造成全球18萬4000人死亡。(2015.6.30中央社)」
含糖飲料大多使用便宜的人工合成高果糖糖漿,因為會造成脂肪肝、心臟病、高血脂、痛風、失智、癌症,以及孩童和青少年的心臟病機率升高,引起全球關注,認為減糖跟減油一樣重要。
《康健》的檢測發現, 即使是「微糖」的梅子綠茶,含糖量也相當於「10顆方糖」;「全糖」的梅子綠茶更高達「17顆方糖」。 除了糖,手搖杯裡還有大量的冰塊,也是問題,中醫界指出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和代謝功能失調。最好你能戒含糖飲料。
人手一杯含糖飲料是台灣街頭常見的景象,但含糖飲料惡名昭彰,早在國際間引發熱烈討論。《紐約時報》甚而專文指出, 糖的危害可比擬毒,呼籲民眾少碰。
研究早已證實攝取過多糖分會引起肥胖、齲齒等問題,但晚近研究更直指,目前被大量運用在各種飲料和食品中的 高果糖糖漿(High-fructose corn syrup,簡稱HFCS,由玉米澱粉加工製成) ,攝取過量會產生更多健康危害,如三酸甘油酯升高、脂肪肝、代謝症候群、心血管疾病、失智甚至癌症。
其實,這個倍受爭議的「高果糖糖漿」,早就被廣泛添加在全球的飲料商品中,在台灣被稱為「果糖」,你我每天可能都在吃進肚子裡。
為何好糖變壞糖?
令人訝異的是,果糖不是好糖嗎?的確,它曾經被廣告宣稱為「好糖」,但現在已被科學證實推翻,可惜絕大多數台灣的人並不知道。
果糖存在於水果、蔗糖(砂糖)和蜂蜜中,是一種容易被身體吸收的單糖,優點是甜度高(是蔗糖的1.6倍),比起葡萄糖會刺激胰島素升高血糖,果糖不經由胰臟代謝,因此對血糖影響較少,曾是建議給糖尿病人使用的糖類取代品。
1970年代日本科學家高崎(Y.Takasaki)博士利用基因改造的玉米,大規模生產高果糖糖漿(果糖比例高,約55~90%),當時碰上蔗糖價格高漲,美國政府大力輔助玉米產業發展,成本低廉又無需溶解的高果糖糖漿,逐漸取代了較昂貴的蔗糖。
《康健》的檢測發現, 即使是「微糖」的梅子綠茶,含糖量也相當於「10顆方糖」;「全糖」的梅子綠茶更高達「17顆方糖」。 除了糖,手搖杯裡還有大量的冰塊,也是問題,中醫界指出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和代謝功能失調。最好你能戒含糖飲料。
人手一杯含糖飲料是台灣街頭常見的景象,但含糖飲料惡名昭彰,早在國際間引發熱烈討論。《紐約時報》甚而專文指出, 糖的危害可比擬毒,呼籲民眾少碰。
研究早已證實攝取過多糖分會引起肥胖、齲齒等問題,但晚近研究更直指,目前被大量運用在各種飲料和食品中的 高果糖糖漿(High-fructose corn syrup,簡稱HFCS,由玉米澱粉加工製成) ,攝取過量會產生更多健康危害,如三酸甘油酯升高、脂肪肝、代謝症候群、心血管疾病、失智甚至癌症。
其實,這個倍受爭議的「高果糖糖漿」,早就被廣泛添加在全球的飲料商品中,在台灣被稱為「果糖」,你我每天可能都在吃進肚子裡。
為何好糖變壞糖?
令人訝異的是,果糖不是好糖嗎?的確,它曾經被廣告宣稱為「好糖」,但現在已被科學證實推翻,可惜絕大多數台灣的人並不知道。
果糖存在於水果、蔗糖(砂糖)和蜂蜜中,是一種容易被身體吸收的單糖,優點是甜度高(是蔗糖的1.6倍),比起葡萄糖會刺激胰島素升高血糖,果糖不經由胰臟代謝,因此對血糖影響較少,曾是建議給糖尿病人使用的糖類取代品。
1970年代日本科學家高崎(Y.Takasaki)博士利用基因改造的玉米,大規模生產高果糖糖漿(果糖比例高,約55~90%),當時碰上蔗糖價格高漲,美國政府大力輔助玉米產業發展,成本低廉又無需溶解的高果糖糖漿,逐漸取代了較昂貴的蔗糖。
高果糖糖漿口感清爽不會殘留甜味,可以保濕、增色、防腐、保持食品的甜度和品質、延長販售時間。且液態的高果糖糖漿運輸和使用上都很方便,因此被大量使用在各種食品加工中,譬如飲料、果汁、醬油、沙拉、餅乾、糖果等。
再好的東西食用過量都會有風險。果糖對身體的危害,近十年來逐漸被發現。
果糖的代謝路徑不同於其他糖類,是直接經由肝臟儲存成脂肪,然後引發一連串的生化反應,如三酸甘油酯升高、胰島素抗性增加等。
「身體喜歡複雜的糖,」 輔大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黃瑞美提到,食物中的糖成分很複雜,需要靠身體的酵素像剪刀一樣慢慢剪碎它,然後被身體吸收利用。高果糖糖漿不需「剪碎」,直接被利用來堆積脂肪,造成危害。
果糖對肝臟造成的傷害明顯。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發現,果糖會造成肝細胞傷害,因為肝臟處理果糖的程序就像酒精一樣,會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機率。
大肚腩、脂肪肝,糖惹的禍
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,攝取過量果糖不僅造成肥胖,更會引起血壓升高和代謝症候群。
譬如高果糖糖漿不會刺激胰島素和瘦素產生,不能產生飽足感,很容易額外攝取更多熱量;另外,瘦素也和體重控制有關。研究發現:
■ 每天喝1~2份含糖飲料的人,比起一個月喝不到一次的人,罹患糖尿病機會增加26%、代謝症候群增加20%,高尿酸症增加85%。
■成人飲用含高果糖糖漿的飲料,比起含果糖和蔗糖的飲料更容易增加三酸甘油酯上升。
■年輕人每日飲用含高果糖糖漿的飲料,會造成血壓上升。
■含糖飲料會讓腹部脂肪和壞膽固醇(LDL)增加。
■高果糖糖漿會促進胰臟癌細胞分化,建議癌症患者減少使用精製果糖。
■動物實驗發現,飲用高果糖糖漿飲料後,體重、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攝取等量蔗糖明顯增高。
再好的東西食用過量都會有風險。果糖對身體的危害,近十年來逐漸被發現。
果糖的代謝路徑不同於其他糖類,是直接經由肝臟儲存成脂肪,然後引發一連串的生化反應,如三酸甘油酯升高、胰島素抗性增加等。
「身體喜歡複雜的糖,」 輔大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黃瑞美提到,食物中的糖成分很複雜,需要靠身體的酵素像剪刀一樣慢慢剪碎它,然後被身體吸收利用。高果糖糖漿不需「剪碎」,直接被利用來堆積脂肪,造成危害。
果糖對肝臟造成的傷害明顯。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發現,果糖會造成肝細胞傷害,因為肝臟處理果糖的程序就像酒精一樣,會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機率。
大肚腩、脂肪肝,糖惹的禍
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,攝取過量果糖不僅造成肥胖,更會引起血壓升高和代謝症候群。
譬如高果糖糖漿不會刺激胰島素和瘦素產生,不能產生飽足感,很容易額外攝取更多熱量;另外,瘦素也和體重控制有關。研究發現:
■ 每天喝1~2份含糖飲料的人,比起一個月喝不到一次的人,罹患糖尿病機會增加26%、代謝症候群增加20%,高尿酸症增加85%。
■成人飲用含高果糖糖漿的飲料,比起含果糖和蔗糖的飲料更容易增加三酸甘油酯上升。
■年輕人每日飲用含高果糖糖漿的飲料,會造成血壓上升。
■含糖飲料會讓腹部脂肪和壞膽固醇(LDL)增加。
■高果糖糖漿會促進胰臟癌細胞分化,建議癌症患者減少使用精製果糖。
■動物實驗發現,飲用高果糖糖漿飲料後,體重、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攝取等量蔗糖明顯增高。
那麼,停用高果糖糖漿就好了嗎?答案恐怕沒這麼簡單。
有些研究發現,不管是天然(水果、蔗糖、砂糖、蜂蜜)或人工的高果糖糖漿,果糖進入體內的代謝途徑類似,過量使用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。
「所有的果糖都會造成三酸甘油酯升高,即使水果吃過量也不好,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,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游能俊指出,常有人吃水果當主餐,但果糖對脂肪代謝不利,會讓血脂和壞膽固醇增加,他建議「多蔬」「少果」,水果一天吃兩份就夠了。
儘管糖類爭議不斷,但目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多同意, 果糖「過量使用」才有危險,但多少才是過量,目前還沒有定論。 但明確建議要從日常生活中全面減少糖的使用量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,每日添加糖的攝取量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%。
而且特別是要減少攝取含糖飲料。飲料中所含的高果糖糖漿,是最易被人體迅速吸收的糖類,而且會讓人不知不覺吃進過量糖分。
含糖飲料的冰也是問題
中國老祖宗諄諄叮嚀不要吃冰、吃冰不好,其實很有科學根據。
來自艷陽高照的台灣尾屏東,擔任屏東社大講師十多年的中醫師楊世敏,看過不少患者愛喝冰飲造成「冰棍體質」,引發氣喘、過敏或癲癇等各種疑難雜症,以及注意力不集中,經過指導,病患戒除吃冰品,效果「比吃藥還快,」他說。
冰棍體質是指膻中穴(胃到十二指腸這段)因過食冰飲而「塞住」了,體表溫度變低、循環代謝不好,氣血阻滯在身體中央部份,導致代謝失常,腦部運作也受阻,時常覺得腦力衰退,注意力無法集中。
他進一步解釋,正常人全身的溫度保持在36~37℃,如果喝了0~4℃的冰飲,食道和消化道快速降溫,此時需要集中身體其他部位的能量,來提升這個區域的溫度。
如果經常喝冰飲,食道和氣管經不起一再溫度遽變,「就像煉鋼鐵一樣,肌肉很快會失去彈性,」如此一來很容易引起器官功能退化。
有些研究發現,不管是天然(水果、蔗糖、砂糖、蜂蜜)或人工的高果糖糖漿,果糖進入體內的代謝途徑類似,過量使用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。
「所有的果糖都會造成三酸甘油酯升高,即使水果吃過量也不好,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,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游能俊指出,常有人吃水果當主餐,但果糖對脂肪代謝不利,會讓血脂和壞膽固醇增加,他建議「多蔬」「少果」,水果一天吃兩份就夠了。
儘管糖類爭議不斷,但目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多同意, 果糖「過量使用」才有危險,但多少才是過量,目前還沒有定論。 但明確建議要從日常生活中全面減少糖的使用量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,每日添加糖的攝取量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%。
而且特別是要減少攝取含糖飲料。飲料中所含的高果糖糖漿,是最易被人體迅速吸收的糖類,而且會讓人不知不覺吃進過量糖分。
含糖飲料的冰也是問題
中國老祖宗諄諄叮嚀不要吃冰、吃冰不好,其實很有科學根據。
來自艷陽高照的台灣尾屏東,擔任屏東社大講師十多年的中醫師楊世敏,看過不少患者愛喝冰飲造成「冰棍體質」,引發氣喘、過敏或癲癇等各種疑難雜症,以及注意力不集中,經過指導,病患戒除吃冰品,效果「比吃藥還快,」他說。
冰棍體質是指膻中穴(胃到十二指腸這段)因過食冰飲而「塞住」了,體表溫度變低、循環代謝不好,氣血阻滯在身體中央部份,導致代謝失常,腦部運作也受阻,時常覺得腦力衰退,注意力無法集中。
他進一步解釋,正常人全身的溫度保持在36~37℃,如果喝了0~4℃的冰飲,食道和消化道快速降溫,此時需要集中身體其他部位的能量,來提升這個區域的溫度。
如果經常喝冰飲,食道和氣管經不起一再溫度遽變,「就像煉鋼鐵一樣,肌肉很快會失去彈性,」如此一來很容易引起器官功能退化。
冰飲也會讓脾胃功能受阻,無法運轉消化水分,造成腸胃道附近的淋巴液大量增加且變得黏稠,就像火山爆發前地底下的滾滾岩漿,很容易引起各種發炎症狀。
人工添加物就是不好
想要選擇低卡或無糖飲料取代?其實天天喝這些飲料也有風險。
低卡或無糖飲料多添加人工代糖,目前人工代糖是被允許可添加在飲料中使用的安全糖類。
但英國研究發現,零卡飲料可能會愈喝愈胖。因為人工甘味劑會刺激腸道葡萄糖的感應器,活化感應細胞,讓腸道去吸收更多糖分。
美國研究也指出,天天飲用低卡碳酸飲料的人,中風機率增加五~六成,「低卡並非含糖飲料的取代品,」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懇切勸告。
即使無卡無糖飲料也不能無限制牛飲。與其尋找可以天天喝的替代「飲料」,不如直接減少喝飲料的頻率來得安全。
「人工添加物就是不好,」輔大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陳炳輝說,代糖或人工甘味劑一直以來都有爭議,以往曾有報告說它們損害肝腎功能,如今它的安全性暫時受到肯定,「但會不會有天發現它又有害?」陳炳輝認為,還是要保持謹慎質疑的態度。
要分清楚糖是身體所需,還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?
其實人類的生活不大需要使用添加糖,從一些天然食物就能找到甜味,如穀類、蔬菜、奶類和水果,它們會在身體裡面轉換成葡萄糖供應身體能量。
而且,借用食物中的天然甜味,也能做出好喝有味道的飲料。
戒飲料達人廖婉絨中醫師說,她的孩子喝慣了白開水,偶爾在水壺裡放點枸杞或檸檬片加味,他們就會覺得很好喝;譬如成人的飲品擱點黃耆、黨參、甘草,用開水泡一下,也會有天然回甘的味道;也可以把決明子、澎大海、靈芝做成茶飲,或是加點新鮮水果增甜,自然的甜味吃起來不膩口,有時還能有消除疲勞的補氣效果。
少點糖,更能品嚐生命中的回甘滋味,請你來響應。
好書推薦/ 《少吃糖讓你從內到外變年輕》
調查說明/ 即使只是「微糖」含糖量相當於10顆方糖!
完整資料來源/ 一杯「微糖」等於10顆方糖!含糖飲料沒告訴你的秘密
人工添加物就是不好
想要選擇低卡或無糖飲料取代?其實天天喝這些飲料也有風險。
低卡或無糖飲料多添加人工代糖,目前人工代糖是被允許可添加在飲料中使用的安全糖類。
但英國研究發現,零卡飲料可能會愈喝愈胖。因為人工甘味劑會刺激腸道葡萄糖的感應器,活化感應細胞,讓腸道去吸收更多糖分。
美國研究也指出,天天飲用低卡碳酸飲料的人,中風機率增加五~六成,「低卡並非含糖飲料的取代品,」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懇切勸告。
即使無卡無糖飲料也不能無限制牛飲。與其尋找可以天天喝的替代「飲料」,不如直接減少喝飲料的頻率來得安全。
「人工添加物就是不好,」輔大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陳炳輝說,代糖或人工甘味劑一直以來都有爭議,以往曾有報告說它們損害肝腎功能,如今它的安全性暫時受到肯定,「但會不會有天發現它又有害?」陳炳輝認為,還是要保持謹慎質疑的態度。
要分清楚糖是身體所需,還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?
其實人類的生活不大需要使用添加糖,從一些天然食物就能找到甜味,如穀類、蔬菜、奶類和水果,它們會在身體裡面轉換成葡萄糖供應身體能量。
而且,借用食物中的天然甜味,也能做出好喝有味道的飲料。
戒飲料達人廖婉絨中醫師說,她的孩子喝慣了白開水,偶爾在水壺裡放點枸杞或檸檬片加味,他們就會覺得很好喝;譬如成人的飲品擱點黃耆、黨參、甘草,用開水泡一下,也會有天然回甘的味道;也可以把決明子、澎大海、靈芝做成茶飲,或是加點新鮮水果增甜,自然的甜味吃起來不膩口,有時還能有消除疲勞的補氣效果。
少點糖,更能品嚐生命中的回甘滋味,請你來響應。
好書推薦/ 《少吃糖讓你從內到外變年輕》
調查說明/ 即使只是「微糖」含糖量相當於10顆方糖!
完整資料來源/ 一杯「微糖」等於10顆方糖!含糖飲料沒告訴你的秘密
資料來源:健康雜誌 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70291&page=4